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公安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和出入境通行证签发管理办法》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5:53:48  浏览:877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安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和出入境通行证签发管理办法》的决定

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 118 号

  《公安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和出入境通行证签发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1年11月23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公安部部长 孟建柱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公安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和出入境通行证签发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规范电子普通护照的申请、审批签发和管理,公安部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和出入境通行证签发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在第二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应当参照国际技术标准,逐步推广签发含有电子芯片的普通护照(以下简称电子普通护照),提高护照的防伪性能。
  “电子芯片存储普通护照的登记项目资料和持证人的面部肖像、指纹信息等。”
  二、在第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受理十六周岁以上公民的电子普通护照申请,应当现场采集申请人的指纹信息。不满十六周岁的公民申请电子普通护照,监护人同意提供申请人指纹信息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可以现场采集。
  “申请人因指纹缺失、损坏无法按捺指纹的,可以不采集指纹信息。”
  三、在第十二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五条:“电子普通护照采取加密措施,确保电子芯片存储的指纹信息仅限于普通护照签发机关和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在出入境管理时读取、核验和使用。”
  四、在第十二条后再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六条:“普通护照签发机关、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五、本决定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和出入境通行证签发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白银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

甘肃省白银市人民政府


白银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
        (2003年市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保障出租汽车经营者及其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维护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根据《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白银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白银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出租汽车客运的经营和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出租汽车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取得白银市出租汽车客运营运权,按里程或时间计价收费,六座以下的小型客运车辆。
本办法所称出租汽车经营者包括经营出租汽车客运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 市、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地区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地区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工作。
第五条 出租汽车客运实行多家经营、统一管理、总量控制、适度发展的方针。
出租汽车客运业的发展应当与城市总体发展、社会实际需要、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相适应。
出租汽车客运实行公司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凡新增或更新出租汽车,由市、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决定,然后向出租汽车客运企业实行有偿使用招投标或经营权有偿使用。白银市区出租车的增加额度,由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主持招投标工作。有偿使用费主要用于交通事业的发展。未经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批准新增或更新出租汽车,不得给任何车辆挂牌使其投入出租客运。
第六条 市、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出租汽车客运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督、教育和管理。
对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或内部管理混乱、驾驶员违规现象严重的出租汽车企业,市、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及时责令纠正,限期改正。
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公安机关,对出租汽车驾驶员定期进行安全驾驶和文明行车的教育。
第七条 市、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其他相关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工作中应当严格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履行承诺制度,坚持依法管理,文明执法。在对出租汽车行使管理职权、进行检查时,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对不出示相应行政执法证件的,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可以拒绝检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市、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认真受理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的有关投诉,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有关问题。

第二章 基本管理

第八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照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的额度和车型,通过有偿使用招投标,或者经营权有偿使用取得《出租汽车客运营运权证》;
(二)符合国家规定的道路运输业开业技术条件;
(三)有符合经营出租汽车客运业务要求的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
(四)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停车场地及相应的通讯设施。
第九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按下列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一)凭《出租汽车客运营运权证》到公路运输管理机构申办《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15日内予以办理,对因故不予办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二)凭《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到公安、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申办有关手续;
(三)凭上述证照到公路运输管理机构申办单车《道路运输证》,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5日内予以办理,对因故不予办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出租汽车经营者在上述手续齐备后,方可投入营运。
禁止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的车辆从事出租客运。
第十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变更名称、地址等重要登记事项的,应当提前一个月向市、县(区)公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核准后,到公安、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第十一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终止营运的,应当提前一个月向市公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并交回《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客票,清缴各种税费后,到公安、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办理注销登记等有关手续。
第十二条 市、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各有关单位,应当为出租汽车经营者申办证、照等各种有关手续提供便利条件,必要时,可实行联合办公,及时、集中予以办理。

第三章 营运车辆与站点

第十三条 出租汽车营运期间必须定期保养,按期检测,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达到《汽车技术等级评定标准》二级以上标准。
第十四条 出租汽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车身两侧明显位置标明出租汽车经营者名称和车号;
(二)车内装有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管理部门统一选型的里程计价器;
(三)车顶安装公路运输管理机构规定的统一式样的出租汽车标志灯;
(四)车内明显位置贴有物价部门监制的里程运行表和公路运输管理机构监督举报电话号码;
(五)车身外表整洁,车内无杂物,车壁净,座椅净,座套净,玻璃净,地板净;
(六)各种设施、设备齐全有效,营运标志完整。
第十五条 出租汽车实行专用号牌。出租汽车专用号牌由公安车辆管理部门统一制定。
第十六条 市、县(区)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乘客比较集中的场所,设立出租汽车管理站点,维持经营秩序。
第十七条 外地出租车进入本市时不得显示空车待租标志或承接客人。
第十八条 禁止出租汽车在公安机关划定的禁停路段停靠、上下乘客。
除公安机关划定的禁停路段外,在不影响交通、不堵塞道路的前提下,出租汽车应当按照乘客要求在路边停靠、上下乘客。

第四章 经营者与驾驶员

第十九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缴纳税费;按时接受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对《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的年度审验。
第二十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按规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台帐,按时报送统计报表及有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第二十二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公开管理制度、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规范内部收费行为,不得收取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项目和标准以外的任何费用。
第二十三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身体健康;
(二)具有客运汽车驾驶员资格及两年以上驾驶经历;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熟悉本地区街道线路、地理位置。
第二十四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参加市、县(区)公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的出租汽车客运岗位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岗位服务资格证》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五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营运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携带有关有效证件;
(二)按照乘客指定的目的地,选择合理的路线行驶,不得故意绕行;
(三)未经乘客同意,不得搭载他人;
(四)显示空车标志的,不得拒载乘客,但携带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及动物的人员,以及无人监护的精神病人和醉酒者除外。
第二十六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营运中应当服装整洁,礼貌待客,文明服务,主动为乘客提供方便。
第二十七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应当抵制非法检查,拒绝各种非法收费和摊派。

第五章 计费与票证

第二十八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应当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运价标准收取运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定价。
第二十九条 出租汽车受租期间必需的过桥费、过路费、过隧道费、过渡费及停车费由租用者支付。
第三十条 出租汽车票据由税务部门监制。
公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出租汽车票据的发放及管理,并接受税务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三十一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应当使用专用票据,不得转借、转卖、涂改、伪造专用票据或使用假票、废票。
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按计价显示金额收费,并给乘客付给有效统一票据,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或变相向乘客多收运费。
对不按规定使用计价器收费或不付给有效统一票据的,乘客可以拒付运费。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二条 对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做出突出贡献、成绩显著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或者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和文明经营,为本地区出租汽车客运事业做出显著成绩的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由市、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市、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报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第三十三条 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依照《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交通部《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公路运输管理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关于15日、5日的时限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关于公布《民用爆破器材目录》的通知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关于公布《民用爆破器材目录》的通知


科工爆字「2000] 790号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民用爆破器材规范化管理,根据《民用爆破器材生产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国防科工委令第2号),现公布《民用爆破器材目录》。
附件1.《民用爆破器材明细表》
2.《民用爆破器材目录编制说明》

2000年11月06日
民用爆破器材目录

一、工业炸药
1.硝化甘油炸药
2.铵梯类炸药
3.铵油类炸药
4.水胶炸药
5.乳化炸药
6.其他工业炸药
二、工业雷管
1.工业火雷管
2.工业电雷管
3.磁电雷管
4.导爆管雷管
5.继爆管
6.其它雷管
三、工业索类火工品
1.工业导火索
2.工业导爆索
3.切割索
4.塑料导爆管
5.引火线
四、油气井用爆破器材
1.油气井用起爆器
2.聚能射孔弹
3.复合射孔器
4.聚能切割弹
5.高能气体压裂弹
6.油气井用修井爆破器材
7.点火药盒
8.其它油气井用爆破器材
五、地震勘探用瀑破器材
1.震源药柱
2.震源弹
六、特种爆破器材
1.矿岩破碎器材
2.中继起爆具
3.平炉出钢口穿孔弹
4.爆炸加工器材
七、其它爆破器材
1.点火器材
2.船用救生烟火信号
3.其它爆破器材
八、原材料
1. 猛炸药
2.黑火药
3.起爆药
4.延期装置
5.其它原材料

附件一:《民用爆破器材明细表》

附件二:

民用爆破器材目录编制说明

1 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民用爆破器材产品的规范化管理,满足民用爆破器材行业科研、生产、流通管理和国内外贸易及信息交流的需要,根据《民用爆破器材生产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国防科工委令第2号)第十三条的规定,国防科工委组织国内有关部门及专家,编制了《民用爆破器材目录》,并经专家审查会审查通过。
2 编制原则
2.1 产品分类原则
2.1.1 本目录基于现有管理方式,本着科学合理、结构清晰,方便扩展、利于管理的原则,将民爆器材产品及原材料按产品的专业属性、应用范围和系列化程度分为:工业炸药、工业雷管、工业索类火工品、油气井用爆破器材、地震勘探用爆破器材、特种爆破器材、其它爆破器材和原材料共8大类别、39个品种、378个产品。
2.1.2 本目录明细表将民爆器材产品及原材料分为:类别(如工业炸药)、品种(如乳化炸药)、系列(如煤矿许用乳化炸药)、产品(如三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四个层次。品种及以下层次的划分主要依据各产品标准和以下已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GB/T 17582一1998《工业炸药分类和命名规则》
·WJ9031一99《工业雷管命名办法》
·WJ9006一92《索类火工品命名规则》
·WJ/T 9022一95《油、气井用爆破器材命名规则 聚能射孔弹》
·WJ/9023一92《油、气井用爆破器材命名规则 聚能切割弹》
2.1.3 对于某些特定用途的系列产品,如油气井用电雷管、油气井用导爆索、震源导爆索等,优先考虑按专业属性划入工业雷管-工业电雷管、工业索类火工品-工业导爆索类别中。
2.1.4 本目录所列原材料主要为用于国内民用爆破器材生产所需具有爆炸危险属性的原材料,并仅限对其流通(含进出口)进行管理(国防科工委另有规定的除外)。其中,部分不用于生产国内民用爆破器材的猛炸药因限于国家对其进出口的统一管理,也列入原材料中。
2.2 产品代码编制原则本目录明细表分为四个层次,每层均以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每层代码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最多编至“99”,每层中数字为“99”的代码均表示收容类目,即不能归入已成系列的品种或系列中的产品均收入到此类目中。今后,如收容类目中的某一产品或系列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作为一个系列或品种单独提出并放在适当的层次中。各层中均留有适当的空码,以备增加或调整类目用。
3 计算单位
根据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本目录给出了各已知产品的基本计量单位,如吨、米、发等,使用时可根据产品量的多少,在基本计量单位前冠以适当的量词,如万吨、万米、万发等。
4 用途
本目录是民爆器材行业科研、生产、流通管理和统计工作的基础,是民爆器材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数据库,是民爆器材行业内进行技术、经济信息交流的共同语言,其中:第一层——类别层,可用于宏观管理、汇总、统计等;第二层——品种层,可用于民爆器材生产企业凭照、生产计划、买卖合同等管理;第三层——系列层,可用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的自主调节;第四层——产品层,可用于科研、生产许可证、准产证和企业技术改造及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等。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