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厦门市商品质量售前报验管理试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4:59:11  浏览:850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商品质量售前报验管理试行办法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62号


  《厦门市商品质量售前报验管理试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市长 洪永世
                          一九九七年八月十四日
          厦门市商品质量售前报验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市流通领域内商品质量售前报验工作。
  具体受理报验工作由市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部门(以下统称受理报验部门)承担。


  第三条 商品质量售前报验的范围是:
  (一)可能危及人体健康或危害人身、财产安全且难于挽回其后果的商品;
  (二)用户、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质量问题较多的商品。
  市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按前款规定的范围,适时制定、调整本市《报验商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报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
  制定、调整《目录》的原则应有利于商品流通,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第四条 凡列入《目录》的商品必须报验合格,并加贴统一印制的报验合格准销标识后方可进入本市流通领域销售。对未列入《目录》的商品,提倡其经销者自愿申请商品质量售前报验。


  第五条 列入《目录》的商品,本市第一供货者(以下简称报验者)在经销前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报验。
  在本市范围内的生产企业,经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合格的,其商品首次报验合格后,免予以后各批次的报验。


  第六条 列入《目录》的商品,属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商品报验时提交该项商品的证书:
  (一)获得产品质量认证的;
  (二)获得地、市级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售前报验合格证明的;
  (三)获国家、省级、市级产品质量稳定证书的。
  前款规定以外列入《目录》内的商品,申请商品报验时提交下列证件材料:
  (一)经地、市级以上法定检验机构对该批商品检验合格的检验报告、证书;
  (二)按规定要求必须具备的许可证、登记证或其影印件;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商品标识;
  (四)国家规定应有的使用说明书;
  (五)商品购销合同或进货调拨凭证或其影印件。


  第七条 属第六条第二款经报验合格的同一生产厂的同一种商品,其后各批次的报验只需提供报验合格证明和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第(一)、(五)项所规定的证明材料。


  第八条 受理报验部门应自接到全部证明材料之日起2个工作日做出报验结论。提交的证明材料不齐全的,应限期补齐,材料未补齐全的视为未申请报验,该商品不得销售。


  第九条 经报验合格的,报验者凭受理报验部门统一填发的《报验合格准销证》,在该商品或其包装的显著位置加贴报验合格准销标识。属于第六条第一款第(一)、(二)项的商品和难以加贴标识的商品,免予加贴该标识,但其《报验合格准销证》应当随货同行。
  报验合格准销标识由受理报验部门按该批商品的实际数量核发,标识的费用经市物价部门核准后由报验者负担。


  第十条 凡报验合格并加贴报验准销标识的商品,除国家统一检查外,一律免予监督抽检;对报验不合格的商品,受理报验部门应发出《报验不合格通知书》,并向有关部门、地区通报,以制止不合格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第十一条 报验准销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仍应对其商品负责。在质量保证期内,非因用户、消费者使用或保管不当而出现质量问题的,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用户、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二条 报验者对报验结论有异议的,可在接到报验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市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意见,逾期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对报验结论无异议。


  第十三条 《报验合格准销证》、《报验结论》和报验合格准销标识,作为所报该批商品质量的报验证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涂改。


  第十四条 经报验不合格的商品,凡危及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应在市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销毁,不得擅自转移、销售。
  对不危及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确有使用价值的,经技术处理并报市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在商品或其包装的显著位置上标明“处理品”、“等外品”方可销售。


  第十五条 销售列入《目录》的商品而未经报验的,由市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限期报验,没收已售出部分的销货款,并可处以该批商品货值一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伪造、冒用、涂改《报验合格准销证》、《报验结论》和报验合格准销标识的,由市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报验合格准销证》,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受理报验部门不按规定期限作出报验结论或作出的报验结论不准确,给报验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受理报验工作的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

建设部


关于印发《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科函[2004]183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我部决定设立“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现将我部制定的《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四年八月二十七日

  附件: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规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管理,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以下简称“绿色建筑奖”)的管理。

  第四条 绿色建筑奖分为工程类项目奖和技术与产品类项目奖。工程类项目奖包括绿色建筑创新综合奖项目、智能建筑创新专项奖项目和节能建筑创新专项奖项目;技术与产品类项目奖是指应用于绿色建筑工程中具有重大创新、效果突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第五条 绿色建筑奖的奖励项目应符合国家和建设部发布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六条 绿色建筑奖的申报应遵循自愿原则,奖励工作应符合科学、公开、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要求。

  第七条 绿色建筑奖每两年评审一次。

  第八条 建设部归口管理绿色建筑奖。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域内绿色建筑奖项目的申报和初审、推荐上报工作。

第二章 管理及执行机构的职责

  第九条 建设部的管理职责:

  (一)负责制定和实施绿色建筑奖的工作原则及管理办法;

  (二)组建和批准成立绿色建筑奖评审专家委员会;

  (三)审定绿色建筑奖评审结果并公布获奖项目;

  (四)颁发《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证书;

  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本条职责的落实。

  第十条 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内)为日常管理和执行机构,负责以下职责:

  (一)组织绿色建筑奖申报及评审;

  (二)组织评审结果公示、报审和审定后获奖项目发布与颁证;

  (三)评审专家委员会的日常联系与管理;

  (四)建立并保管评审工作档案;

  (五)受理绿色建筑奖查询事务和违反本办法的举报事宜。

  第十一条 评审专家委员会由绿色建筑领域的技术专家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司局、行业学(协)会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如下:

  (一)制订评审标准;

  (二)开展绿色建筑奖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

第三章 申报、评审及审批程序

  第十二条 申报程序:

  (一)申请绿色建筑奖的单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项目及资料进行初审,合格的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建设部;

  (三)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

  第十三条 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根据申报项目情况将评审专家委员会分成若干评审专家组,组织评审专家依据评审标准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评审。

  第十四条 通过评审的项目在建设部网(网址:www.cin.gov.cn)上公示。公示期三个月。

  第十五条 公示后无异议或有异议但已解决的项目,作为最终的评审结果报国务院建设部常务会议审查确定获奖项目。

第四章 公布与颁证

  第十六条 建设部以部文公布获奖项目;

  第十七条 建设部对获奖项目颁发《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证书。

第五章 纪  律

  第十八条 申报单位不得弄虚作假,不得请客送礼。违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取消申报或获奖资格。

  第十九条 绿色建筑奖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必须秉公办事、廉洁自律,不得收受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礼品、礼金。违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取消有关人员参予评奖活动的资格,并将违纪行为通知本人单位。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绿色建筑奖具体实施工作应符合《全国绿色创新奖实施细则》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提出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六十二处),现予公布。望各地根据《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并逐步建立科学纪录档案。同时,还应督促有关县、市人民政府,做好所辖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计62处)

(一)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共10处)

编号 分类号     名  称         时 代       地 址
1   1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   1839年    广东省东莞县
2   2  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     1853至1864年  江苏省南京市
3   3  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      1900年    天津市
4   4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     1922年    江西省安源市
5   5  八七会议会址          1927年    湖北省武汉市
6   6  西安事变旧址          1936年    陕西省西安市
7   7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县
8   8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1948年    河北省平山县
9   9  北京宋庆龄故居         1963年    北京市北河沿
10  10  宋庆龄墓            1981年    上海市万国公墓


(二)石窟寺(共5处)

   11  1  巩县石窟      北魏至宋       河南省巩县
   12  2  须弥山石窟     北朝至唐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
   13  3  乐山大佛      唐          四川省乐山市
   14  4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唐至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
   15  5  飞来峰造象     五代至元       浙江省杭州市

(三)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共28处)

   16  1  修定寺塔      唐          河南省安阳县
   17  2  玉泉寺及铁塔    宋          湖北省当阳县
   18  3  万部华严经塔    辽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19  4  华林寺大殿     宋          福建省福州市
   20  5  开元寺       宋至清        福建省泉州市
   21  6  灵岩寺       唐至清        山东省长清县
   22  7  玄妙观三清殿    宋          江苏省苏州市
   23  8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县
   24  9  北岳庙       元          河北省曲阳县
   25 10  紫霄宫       明          湖北省均县
   26 11  显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27 12  哲蚌寺       明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28 13  色拉寺       明          西藏直治区拉萨市
   29 14  皇史城       明          北京市
   30 15  悬空寺       明          山西省浑源县
   31 16  天一阁       明至清        浙江省宁波市
   32 17  古观象台      明至清        北京市
   33 18  经略台真武阁    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
   34 19  瞿昙寺       明          青海省乐都县
   35 20  北京市城东南角楼  明          北京市
   36 21  都江堰       秦至清        四川省灌县
   37 22  蓬莱水城及蓬莱阁  明          山东省蓬莱县
   38 23  太和宫金殿     清          云南省昆明市
   39 24  豫园        明至清        上海市
   40 25  恭王府及花园    清          北京市
   41 26  程阳永济桥     民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
   43 28  拉卜楞寺      清          甘肃省夏河县

(四)石刻及其他(共2处)
   44  1  常德铁幢      宋          湖南省常德市
   45  2  地藏寺经幢     大理(公元937    云南省昆明市 
                   --1094年)                       

(五)古遗址(共10处)

   46  1  元谋猿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      云南省元谋县
   47  2  蓝田猿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      陕西省蓝田县
   48  3  大汶口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泰安县
   49  4  河姆渡遗址     新石器时代      浙江江省余姚县
   50  5  周原遗址      西周         陕西省扶风县、歧山县
   51  6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  周至汉        湖北省大冶县
   52  7  丸都山故城     高句丽(公元前37   吉林省集安县
                  --公元668年)
   53  8  湖田古瓷窑址    五代至明       江西省景德镇
   54  9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金          黑龙江省阿城县
   55 10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  明        安徽省凤阳县

(六)古墓葬(共7处)

   56  1  司马迁墓和祠    西汉至宋       陕西省韩城县
   57  2  杨粲墓       宋          贵州省遵义市
   58  3  宋陵        北宋         河南省巩县
   59  4  李时珍墓      明          湖北省蕲春县
   60  5  郑成功墓      清          福建省南安县
   61  6  清昭陵       清          辽宁省沈阳市
   62  7  成吉思汗陵     1954年迁建     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