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淄博市水土保持若干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0:06:36  浏览:850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淄博市水土保持若干规定

山东省淄博市人大常委会


淄博市水土保持若干规定
淄博市人大常委会


(1995年9月19日山东省淄博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1995年10月12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 1995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建设和其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专业执法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制度。
第四条 市、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二)保护、管理水土保持设施;
(三)审批并监督实施水土保持方案;
(四)对从事生产建设、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
(五)调解水土流失防治纠纷;
(六)收缴和管理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七)实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预报;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水土保持的日常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
乡(镇)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日常工作由乡(镇)水利(水保和水产)站负责。
第五条 计划、土地、矿产、林业、农业、环保、城建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对在防治水土流失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其具体范围由区(县)人政府划定,树立明显标志并公告。
第八条 开垦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荒坡地,必须提出申请并附防治水土流失措施,报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九条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
下列区域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
(一)太河水库上游特级水源保护区;
(二)鲁山预防保护区;
(三)原山预防保护区;
(四)萌山水库上游预防保护区。
下列区域为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一)孝妇河流域工矿监督区;
(二)淄河流域工矿监督区;
(三)沂河流域工矿监督区。
下列区域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一)孝妇河中上游治理区;
(二)沂源田庄水库上游治理区;
(三)螳螂河流域治理区;
(四)白马河流域治理区。
重点防治区的具体范围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
在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内禁止放牧牛羊。
第十条 在水土流失区域内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电力、建材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
开办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人采矿的,必须有区(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方可申请办理有关采矿批准手续。
第十一条 在林区采伐林木的,采伐方案中必须有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实施。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提交《水土保持设施竣工报告》,经区(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核发《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证》后,方可投产使用。
第十三条 市、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保护。
水土保持设施及保护范围包括:
(一)梯田、地堰(埂)、截流沟、排水沟、沟头防护、蓄水池、水窖、跌水等构筑物;
(二)淤地坝、拦渣坝、尾矿坝、塘坝、谷坊、水平阶、鱼鳞坑、护堤、河滩造地、水土保持专用道路、排洪桥涵、围山渠等工程及安全保护范围;
(三)水土保持林、植被及苗圃、果园、植被埂等植物设施;
(四)水土保持监测网点和科研试验、示范的场地设施及安全防护范围;
(五)其他水土保持设施。
第十四条 市、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持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实施。
水土保持专项资金的主要来源:
(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费的10%至20%;
(二)水资源费的3%至5%;
(三)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发展基金按规定用于水土保持的部分;
(四)省、市、区(县)、乡(镇)财政用于水土保持的其他专项经费;
(五)依法收取的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六)其他用于水土保持的经费。
水土保持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挪用,并接受同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十五条 因生产和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治理。因技术等原因无力自行治理的,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的预算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

第十六条 对从事流动性、季节性、临时性自然资源开发和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地貌破坏或者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按省有关规定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者侵占水土保持设施、试验场地、林草植被以及其他治理成果。因生产和建设活动确需损坏或者占用的,必须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省有关规定交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第十八条 凡应当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的单位和个人,在接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交款通知后,必须在十五日内办理完交款手续。逾期不办的,每逾期一日加收应交款额5‰的滞纳金。
第十九条 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人员,有权对本辖区内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区(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证件。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报告情况,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二十条 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本规定,造成水土流失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当事人送达《责令停止水土保持违法行为通知书》。
当事人在接到《责令停止水土保持违法行为通知书》后,应当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第二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发出《责令停止水土保持违法行为通知书》七日内,必须提出处理意见。
需要立案查处的,按以下程序处理:
(一)立案并填写《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
(二)调查取证,应当由两名以上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人员参加;
(三)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作出《水土保持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四)行政处罚执行完毕,填写结案报告书。
第二十二条 水土保持违法案件,应当从立案之日起30日内结案。因特殊情况不能结案的,一次性延长办案期限最多不超过10日。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罚款:

(一)非法开垦陡坡地的,按每平方米1元至2元罚款;
(二)擅自开垦荒坡地的,按每平方米0.5元至1元罚款;
(三)在林区采伐林木,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按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每平方米2元至5元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水土保持设施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而强行投入使用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采取补救措施;并由其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人民政府对建设项目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既不自行治理、又不交纳防治费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或者补交防治费,经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视情节和水土破坏程度,责令停业治理,并处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
款。
第二十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执行罚款和收取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时,必须使用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罚款上交同级财政。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水行政主管部门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拒绝、阻碍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1995年12月1日起施行。



1995年10月1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八届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1995年1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1995年1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1995年1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护电力投
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
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力建设、
生产、供应和使用活动。

  第三条电力事业应当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当超前发展。国家鼓励、引导国内外的经济组织和个
人依法投资开发电源,兴办电力生产企业。

  电力事业投资,实行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

  第四条电力设施受国家保护。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危害电力设施安全或者非法侵占
、使用电能。

  第五条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应当依法保护环
境,采用新技术,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防治污染和其他公
害。

  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

  第六条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电力事业的监督
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
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
域内的电力管理部门,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县级以
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
业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电力建设企业、电力生产企业、电网经营企业
依法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接受电力管理部门的监
督。

  第八条国家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
困地区发展电力事业。

  第九条国家鼓励在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过程
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在研究、开发、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单
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电力建设

  第十条电力发展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需要制定,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电力发展规划,应当体现合理利用能源、电源与电网
配套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

  第十一条城市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规划,应当纳入城市
总体规划。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划,安排变电设施用
地、输电线路走廊和电缆通道。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变电设施用地、输电线
路走廊和电缆通道。

  第十二条国家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支持、促进电力建
设。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电力发展规划,因地制宜,采
取多种措施开发电源,发展电力建设。

  第十三条电力投资者对其投资形成的电力,享有法定
权益。并网运行的,电力投资者有优先使用权;未并网的
自备电厂,电力投资者自行支配使用。

  第十四条电力建设项目应当符合电力发展规划,符合
国家电力产业政策。

  电力建设项目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电力设备和技
术。

  第十五条输变电工程、调度通信自动化工程等电网配
套工程和环境保护工程,应当与发电工程项目同时设计、
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六条电力建设项目使用土地,应当依照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依法征用土地的,应当依法支付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做好迁移居民的安置工作。

  电力建设应当贯彻切实保护耕地、节约利用土地的原
则。

  地方人民政府对电力事业依法使用土地和迁移居民,
应当予以支持和协助。

  第十七条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电力企业为发电工程
建设勘探水源和依法取水、用水。电力企业应当节约用水


  第三章电力生产与电网管理

  第十八条电力生产与电网运行应当遵循安全、优质、
经济的原则。

  电网运行应当连续、稳定,保证供电可靠性。

  第十九条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
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电力企业应当对电力设施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
其正常运行。

  第二十条发电燃料供应企业、运输企业和电力生产企
业应当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供应、运输和接
卸燃料。

  第二十一条电网运行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任何
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电网调度。

  第二十二条国家提倡电力生产企业与电网、电网与电
网并网运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电力生产企业要求将生
产的电力并网运行的,电网经营企业应当接受。

  并网运行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电力行业标准。

  并网双方应当按照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和平等互利、
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并网协议,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并网双方达不成协议的,由省级以上电力管理部门协调
决定。

  第二十三条电网调度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照本法的
规定制定。

  第四章电力供应与使用

  第二十四条国家对电力供应和使用,实行安全用电、
节约用电、计划用电的管理原则。

  电力供应与使用办法由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制定。

  第二十五条供电企业在批准的供电营业区内向用户供
电。

  供电营业区的划分,应当考虑电网的结构和供电合理
性等因素。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供电营业区的设立、变
更,由供电企业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府电力管理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由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发给《供电营业许可
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供电营业区的设立、变更
,由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供电营业许可
证》。供电营业机构持《供电营业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方可营业。

  第二十六条供电营业区内的供电营业机构,对本营业
区内的用户有按照国家规定供电的义务;不得违反国家规
定对其营业区内申请用电的单位和个人拒绝供电。

  申请新装用电、临时用电、增加用电容量、变更用电
和终止用电,应当依照规定的程序办理手续。

  供电企业应当在其营业场所公告用电的程序、制度和
收费标准,并提供用户须知资料。

  第二十七条电力供应与使用双方应当根据平等自愿、
协商一致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制定的电力供应与使用办法
签订供用电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八条供电企业应当保证供给用户的供电质量符
合国家标准。对公用供电设施引起的供电质量问题,应当
及时处理。

  用户对供电质量有特殊要求的,供电企业应当根据其
必要性和电网的可能,提供相应的电力。

  第二十九条供电企业在发电、供电系统正常的情况下
,应当连续向用户供电,不得中断。因供电设施检修、依
法限电或者用户违法用电等原因,需要中断供电时,供电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先通知用户。

  用户对供电企业中断供电有异议的,可以向电力管理
部门投诉;受理投诉的电力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第三十条因抢险救灾需要紧急供电时,供电企业必须
尽速安排供电,所需供电工程费用和应付电费依照国家有
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用户应当安装用电计量装置。用户使用的
电力电量,以计量检定机构依法认可的用电计量装置的记
录为准。

  用户受电装置的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应当符
合国家标准或者电力行业标准。

  第三十二条用户用电不得危害供电、用电安全和扰乱
供电、用电秩序。

  对危害供电、用电安全和扰乱供电、用电秩序的,供
电企业有权制止。

  第三十三条供电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核准的电价和用电
计量装置的记录,向用户计收电费。

  供电企业查电人员和抄表收费人员进入用户,进行用
电安全检查或者抄表收费时,应当出示有关证件。

  用户应当按照国家核准的电价和用电计量装置的记录
,按时交纳电费;对供电企业查电人员和抄表收费人员依
法履行职责,应当提供方便。

  第三十四条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和计划用电工作


  第五章电价与电费

  第三十五条本法所称电价,是指电力生产企业的上网
电价、电网间的互供电价、电网销售电价。

  电价实行统一政策,统一定价原则,分级管理。

  第三十六条制定电价,应当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
收益,依法计入税金,坚持公平负担,促进电力建设。

  第三十七条上网电价实行同网同质同价。具体办法和
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电力生产企业有特殊情况需另行制定上网电价的,具
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十八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和省级电网内
的上网电价,由电力生产企业和电网经营企业协商提出方
案,报国务院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独立电网内的上网电价,由电力生产企业和电网经营
企业协商提出方案,报有管理权的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地方投资的电力生产企业所生产的电力,属于在省内
各地区形成独立电网的或者自发自用的,其电价可以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第三十九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和独立电网之
间、省级电网和独立电网之间的互供电价,由双方协商提
出方案,报国务院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核
准。

  独立电网与独立电网之间的互供电价,由双方协商提
出方案,报有管理权的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第四十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和省级电网的销
售电价,由电网经营企业提出方案,报国务院物价行政主
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核准。

  独立电网的销售电价,由电网经营企业提出方案,报
有管理权的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第四十一条国家实行分类电价和分时电价。分类标准
和分时办法由国务院确定。

  对同一电网内的同一电压等级、同一用电类别的用户
,执行相同的电价标准。

  第四十二条用户用电增容收费标准,由国务院物价行
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制定。

  第四十三条任何单位不得超越电价管理权限制定电价
。供电企业不得擅自变更电价。

  第四十四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电费中加收其他费
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按照规定执行。

  地方集资办电在电费中加收费用的,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办法。

  禁止供电企业在收取电费时,代收其他费用。

  第四十五条电价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
定制定。

  第六章农村电力建设和农业用电

  第四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
村电气化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当地电力发展规划及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十七条国家对农村电气化实行优惠政策,对少数
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村电力建设给予重点
扶持。

  第四十八条国家提倡农村开发水能资源,建设中、小
型水电站,促进农村电气化。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
物质能和其他能源进行农村电源建设,增加农村电力供应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经济综合主管
部门在安排用电指标时,应当保证农业和农村用电的适当
比例,优先保证农村排涝、抗旱和农业季节性生产用电。

  电力企业应当执行前款的用电安排,不得减少农业和
农村用电指标。

  第五十条农业用电价格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

  农民生活用电与当地城镇居民生活用电应当逐步实行
相同的电价。

  第五十一条农业和农村用电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照
本法的规定制定。

  第七章电力设施保护

  第五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发电设施、变电
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及其有关辅助设施。

  在电力设施周围进行爆破及其他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
全的作业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电力设施保护的规定,
经批准并采取确保电力设施安全的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五十三条电力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电力设
施保护的规定,对电力设施保护区设立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
修建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种植
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植物,不得堆放可能危及电力设
施安全的物品。

  在依法划定电力设施保护区前已经种植的植物妨碍电
力设施安全的,应当修剪或者砍伐。

  第五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
施保护区内进行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作业时,应当经
电力管理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五十五条电力设施与公用工程、绿化工程和其他工
程在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中相互妨碍时,有关单位应当按
照国家有关规定协商,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

  第八章监督检查

  第五十六条电力管理部门依法对电力企业和用户执行
电力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七条电力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配备电
力监督检查人员。

  电力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公正廉洁,秉公执法,熟悉电
力法律、法规,掌握有关电力专业技术。

  第五十八条电力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
向电力企业或者用户了解有关执行电力法律、行政法规的
情况,查阅有关资料,并有权进入现场进行检查。

  电力企业和用户对执行监督检查任务的电力监督检查
人员应当提供方便。

  电力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电力企业或者用户违反供用电合同,给对
方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电力企业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
规定,未保证供电质量或者未事先通知用户中断供电,给
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条因电力运行事故给用户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害
的,电力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电力运行事故由下列原因之一造成的,电力企业不承
担赔偿责任:

  (一)不可抗力;

  (二)用户自身的过错。

  因用户或者第三人的过错给电力企业或者其他用户造
成损害的,该用户或者第三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非法占
用变电设施用地、输电线路走廊或者电缆通道的,由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强制清
除障碍。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电力建设项目不
符合电力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
止建设。

  违反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电力建设项目使用国家明令
淘汰的电力设备和技术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
,没收国家明令淘汰的电力设备,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未经许可,从
事供电或者变更供电营业区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九条规定,
拒绝供电或者中断供电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
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有关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
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危害供电、用
电安全或者扰乱供电、用电秩序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
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或者拒绝改正的,可以中止供
电,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第四十三条、第四
十四条规定,未按照国家核准的电价和用电计量装置的记
录向用户计收电费、超越权限制定电价或者在电费中加收
其他费用的,由物价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返还违
法收取的费用,可以并处违法收取费用五倍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对有关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
分。

  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减少农
业和农村用电指标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
重的,对有关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造
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和第五十四条
规定,未经批准或者未采取安全措施在电力设施周围或者
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进行作业,危及电力设施
安全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作业、恢复原状并赔偿
损失。

  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在依法划定的
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种植植物、堆
放物品,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强制
拆除、砍伐或者清除。

  第七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阻碍电力建设或者电力设施抢修,致使电力建
设或者电力设施抢修不能正常进行的;

  (二)扰乱电力生产企业、变电所、电力调度机构和
供电企业的秩序,致使生产、工作和营业不能正常进行的


  (三)殴打、公然侮辱履行职务的查电人员或者抄表
收费人员的;

  (四)拒绝、阻碍电力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第七十一条盗窃电能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
法行为,追缴电费并处应交电费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
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或者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
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盗窃电力设施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电力设
施,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九条或者第一百
一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电力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
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
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四条电力企业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违章调度或
者不服从调度指令,造成重大事故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一
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电力企业职工故意延误电力设施抢修或者抢险救灾供
电,造成严重后果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追
究刑事责任。

  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查电人员、抄表收费人员勒索
用户、以电谋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
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章附则

  第七十五条本法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附:

  刑法有关条款

  第一百零九条破坏电力、煤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
,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条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备、电力煤气设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联合声明

中国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联合声明


2006/0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巴基斯坦

伊斯兰共和国联合声明

  一、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的邀请,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于2006年2月19日至23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二、胡锦涛主席同穆沙拉夫总统举行了正式会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分别会见了穆沙拉夫总统。两国领导人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三、访问期间,穆沙拉夫总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向中国部分知名学者作了演讲,参加了与中国企业界人士的座谈会,出席了庆祝中巴建交55周年特别活动。穆沙拉夫总统及其代表团还访问了四川省成都市。

  四、两国领导人满意地回顾了中巴关系55年的发展历程,一致认为,中巴友谊深入人心,真诚友好、互利合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已成为中巴关系的显著特征。无论国际、地区及两国国内形势如何变化,中巴全天候友谊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不断发扬光大。双方认为,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两国加强睦邻友好、开展互利合作、深化战略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双方强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外交政策的既定方针,两国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深化和充实中巴关系的内涵。

  五、双方对2003年11月两国元首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双边合作发展方向的联合宣言》得到顺利实施,以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并生效表示满意。双方同意,两国领导人将保持高层互访和接触,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双边关系举行经常性的磋商与协调,为促进两国以及本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不懈努力。

  六、穆沙拉夫总统代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巴基斯坦发生地震灾害后所提供的紧急物资和人道主义援助,认为中方的无私援助体现了中巴之间患难与共的真挚情意。胡锦涛主席表示中方将积极参与巴灾区重建,帮助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

  七、双方决心以庆祝建交55周年为契机,把中巴关系推向更新、更高的水平。双方商定在今年内举办“文化周”、“电影周”、媒体互访、学术交流等活动。

  八、双方决心进一步加强各领域的互利合作,认为经贸合作不仅是中巴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巴两国共同利益的纽带。双方同意继续探讨扩大和深化两国经贸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实现共同发展,造福于两国和两国人民。

  九、双方对实施中巴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表示满意,同意加快“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双方重视利用喀喇昆仑公路促进两国陆路贸易,并愿采取措施提供便利。

  十、双方还对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开发各类经济项目取得进展深感满意。这些项目包括瓜达尔港、山达克铜金矿、杜达铅锌矿等。双方同意鼓励企业间的合作,包括建立合资企业,支持早日启动扩大经济和贸易领域合作的联合研究。双方同意两国金融机构成立中巴联合投资公司。双方还原则同意合作改扩建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双方特别强调重视农业合作,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农药、滴水灌溉和渔业方面的合作。双方还签署了关于扩大和深化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的框架协议。

  十一、双方同意加强能源领域合作,并签署了内容广泛的《中巴能源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巴方表示对修建炼油厂、天然气终端、油气储备和转运设施有兴趣。中方欢迎上述提议,并同意协助巴发展油气产业。

  十二、双方对恰希玛核电站一期工程的运行以及二期的开工和建设表示满意,同意继续加强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合作。

  十三、双方十分重视进一步扩大社会领域合作,包括卫生、人力资源开发、教育、职业培训等领域。

  十四、双方同意加强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包括和平利用空间技术的合作。双方还同意有关地球、海洋和空间科学的学术机构之间开展更紧密的联系,推动相关技术在工农业领域的应用。双方还同意开展在地震、地质和南极等领域的科研合作。

  十五、中方重申尊重巴基斯坦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赞赏并支持巴基斯坦为促进南亚和平与稳定、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所做的一切努力。巴方重申继续坚定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巴方反对“台湾独立”,完全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十六、双方全面讨论了国际和地区形势,重申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双方一致认为,联合国改革旨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团结,应当优先重视发展问题。安理会改革应充分考虑广大会员国的利益,通过广泛和深入协商,找到各方均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十七、巴方欢迎中国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的观察员。中方欢迎巴基斯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SCO)的观察员,并邀请巴方出席今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双方表示支持亚洲区域合作进程,并认为需要促进不同地区间的合作。

  十八、访问期间,双方分别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扩大和深化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防部合作框架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石油和自然资源部关于能源领域合作框架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劳动、人力和海外巴侨部在职业培训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交通部关于改造喀喇昆仑公路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食品、农业和畜牧业部关于渔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食品、农业和畜牧业部关于在农药管理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启动双边经贸合作五年规划联合研究的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人口福利部之间合作的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气象厅关于在地震研究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气象局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巴基斯坦气象局气象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巴基斯坦经济事务和统计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向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提供3亿美元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的总协议》。

  十九、穆沙拉夫总统邀请胡锦涛主席今年访问巴基斯坦并参加庆祝建交55周年活动。胡锦涛主席对此表示感谢。







Joint Statement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1. At the invitation of President Hu Jintao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esident Pervez Musharraf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paid a state visit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rom 19 to 23 February 2006.



2. President Hu Jintao held official talks with President Musharraf. Mr. Wu Bangguo, 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Mr. Wen Jiabao,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Mr. Jia Qinglin,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met President Musharraf respectively. In a cordial and friendly atmosphere, leaders of the two countries had in-depth exchange of views and reached broad common ground on strengthening China-Pakist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peration and on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issues of mutual interest.



3. During his visit, President Musharraf addressed leading Chinese scholars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met members of the Chinese business community and attended a special commemorative event marking the 55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Pakistan. President Musharraf and his delegation also visited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4. The leaders of the two countries reviewed with satisfaction the growth of China-Pakistan relations over the past 55 years. They were glad to see that China-Pakistan friendship featuring sincerity, cooperation, mutual trust and support has struck deep root in the hearts of the two peoples. The all-weather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Pakistan has withstood the test of time and prospered notwithstanding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regional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 Both sides agreed that at a time when major and profound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 both internationally and regionally, to strengthen good-neighborliness and friendship, develop cooperation and deepen strateg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Pakistan serves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peoples and will promote peac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Both sides emphasized that the two countries are committed to enhancing China-Pakist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peration featuring good-neighborliness, friendship and mutual cooperation. The two countries will continue to take steps to deepen and enrich China-Pakistan relations.



5. Both sides expressed satisfaction with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Joint Declaration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on the Direction of Bilateral Cooperation issued by the two Heads of State in November 2003 and the signing and coming into effect of the Treaty of Friendship, Cooperation and Good-neighborly Relations. They agreed to maintain exchange of high-level visits and contacts and conduct regular consultation and coordination on major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issues and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to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to promote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both in China and Pakistan and in the region.



6. On behalf of the Pakistani Government and people, President Musharraf expressed appreciation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eople for the provision of emergency relief material and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in the wake of the earthquake in Pakistan. He stated that the selfless assistance of the Chinese side reflected the true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Pakistan tested by adversity. President Hu Jintao said that the Chinese side will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disaster-hit areas in Pakistan and help the affected people rebuild their homeland.



7. The two sides decided to use the occasion of the 55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ties to lift China-Pakistan relations to a new height. The two sides agreed to hold this year the “Cultural Week” and “Film Week”, and to exchange media and academic visits.



8. Both sides expressed their firm resolve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all spheres. They held that to maintain trade and economic link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Pakistan cooperation and good-neighborly relations but also a bond of common interes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oth sides agreed to explore new ways to exp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rade to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for the two countries and peoples.



9. The two sides expressed satisfactio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arly Harvest Programme, and agreed to expedite negotiations on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They emphasized that overland trade through the Karakoram Highway should be promoted and were ready to adopt measures to facilitate such trade.



10. Both sides also expressed deep satisfaction with the progress being made on various Chinese-assisted economic projects in Pakistan, including Gwadar Port, Sandhak Gold and Copper and Dudar Zinc and Lead. They agreed to encourag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Pakistani companies, including setting up joint ventures, and supported the early launching of a joint study on expanding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rade. Both sides agreed to set up a China-Pakistan Joint Investment Company between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f the two countries. Both sides also reached agreement in principle to upgrade the Karakoram Highway. Special emphasis was placed on 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e, especially agro-based industry, pesticides, drip irrigation and fisheries. A framework agreement on expanding and deepening economic cooperation was signed.



11. Both sides agreed to enhance their cooperation in the energy sector and signed the Framework Agreement on Energy Cooperation, a wide-ranging document. Pakistan expressed its interest in construction of oil refineries, gas terminals,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it facilities. The Chinese side welcomed these proposals and agreed to ass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sector in Pakistan.



12. Both sides expressed satisfaction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Chashma Nuclear Power Plant-I and the st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shma Power Plant Unit-II. They agreed to enhance cooperation in the peaceful use of nuclear energy.



13. Both sides attached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to broadening cooperation in social sectors, including health,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14. Both sides agreed to enhance cooperation in high technology, including space technology for peaceful purposes. They agreed to enhance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relevant institutions in the earth, marine and space sciences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t technologies i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They also agreed to cooperate in seismology, geology and Antarctic sciences.



15. China reaffirmed its respect for Pakistan’s independence,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It appreciated and supported Pakistan’s efforts to promote peace and stability in South Asia and supported all efforts by Pakistan to safeguard its sovereignty,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independence. Pakistan reaffirmed its long-standing commitment to the one China policy and recognized that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the sole legal government representing the whole of China and that Taiwan is an inalienable part of China’s territory. Pakistan opposed “Taiwan independence” and fully supported China’s peaceful reunification.



16. The two sides discussed in depth the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s. They reaffirmed their firm opposition to terrorism in all its forms and manifestations as well as the proliferation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and their means of delivery. They expressed their commitment to maintaining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Both sides agreed that the United Nations reform should aim at strengthening its authority and unity and give priority to the issue of development. The reform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should take into full consideration the interests of all its members, and a formula acceptable to all should be sought through extensive and thorough consultations.



17. Pakistan welcomed China becoming an observer of 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SAARC). China welcomed Pakistan becoming an observer of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 and invited it to participate in the SCO Shanghai Summit in June 2006. Both sides expressed their support for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Asia and the need to promote inter-regional cooperation.



18. The two sides signed Framework Agreement on Expanding and Deepening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Framework Agreement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Defence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Energy betwee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Petroleum and National Resource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MOU on Vocational Training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Ministry of Labor, Manpower and Overseas Pakistanis, Government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MOU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on Cooperation in the Up-gradation of Karakoram Highway, MOU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Food, Agriculture and Livestock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on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Fisheries, MOU for Cooperation on Pesticide Management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Food, Agriculture and Livestock,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MOU on the Launching of the Joint Program of the Five-year Plan for the Bilateral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MOU in the field of Health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MOU o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Population Welfare, Government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MOU on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Earthquake Studies between China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Pakistan Metrological Department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MOU on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tween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Pakistan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General Loan Agreement Regarding Utilization of the Preferential Buyer’s Credit from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Government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between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and Statistics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19. President Musharraf invited President Hu Jintao to visit Pakistan this year and to participate in commemorative events celebrating the 55th Anniversary of diplomatic ti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President Hu thanked President Musharraf for the invitation.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